2021年11月10日下午📝,沐鸣(以下簡稱“資環沐鸣”)邀請上海科技報主任記者吳苡婷在25號樓A309會議室舉辦學習交流報告會👩🏼🍳,報告主題為“環境科學中科技宣傳和科技傳播工作的探討”,資環沐鸣黨委副書記王繼芬(主持工作)🫴🏽、行政工作召集人關傑教授及資環沐鸣部分教師參加了本次交流大會。會議由資環沐鸣黨委副書記王繼芬主持♣️。
會上,吳苡婷記者從環境科學的重要性出發探討了環境科學中科技宣傳工作和科技傳播工作的相關內容🫶🔲,並采用案例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她關於環境科學科技成果方面的一些報道,她表示資環沐鸣關於城市礦產的概念獨樹一幟🤵🏻♂️,除了我校資環沐鸣🛞,全國其他高校很難找到如此齊備的科研力量。吳記者對於我校能打造全國一流的科普基地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展望,並表示沐鸣可以加快元科普的啟動,科研科普化,組織科研工作者撰寫各種電子廢棄物轉化的科普書籍和科普文章,加速有關“城市礦產”誕生的形象化生動化的呈現👨❤️👨,從而打造全國一流的科普基地。
最後,吳苡婷記者和沐鸣教師就報告內容開展了相應的討論😖,進一步拓寬了大家的認識,沐鸣教師們在本次學習交流會中收獲頗豐🌈。
報告人簡介:吳苡婷,知名科普傳媒人🚵🏿♂️,上海科技報主任記者◀️。2001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科技檔案專業本科)200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社會學專業(碩士)👃🏻,師從原中國社會學會會長李友梅教授🧑🎄,參與了上海城市化研究和中國自殺現象研究等課題🍲。畢業後曾在上海浦東新區區政府辦公室擔任秘書工作。目前是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會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傳播專委會理事📪、上海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經獲得全國科技傳播新聞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以及上海新聞獎三等獎✊🏽。多次獲得全國科技報系統新聞獎一等獎™️、上海教育新聞獎一等獎、上海科技新聞獎二等獎等大量的新聞獎。多篇論文刊登在《新聞記者》《科技傳播》等學術期刊上👨🏻🔧,《製度創新是破題之道:論科學家在科研科普化中的角色和責任》被第七屆海峽兩岸科普論文評為大會優秀論文。其創辦的科普類微信號“科壇春秋”被評為2016年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眾號🦎🦹🏼♀️。她還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特聘科普專家、今日頭條科普問答的簽約作者✊🏽,是上海大學社會沐鸣的產學研導師💆🏽。